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  页 | 中心简介 | 疾控动态 | 政策法规 | 公共卫生 | 卫生检验 | 健康教育 | 党群工作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综合信息>健康教育>健康指南>传染病防制知识>正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作者:佚名 | 来源:不详 | 发布日期:07-10-29 10:44:42 | 点击次数:[] | 文字调整[][][]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1、病原体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 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2、传染源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 (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4、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5、临床表现

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 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6、预防控制措施

1)预防

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 75%酒精消毒双手。

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用 75%酒精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等清洗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2)病人管理

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 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有关部门可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7-2010 www.jxxycdc.cn
本网站由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科环西路
邮编:338000
联系电话:0790-6442446、6421570

传真:0790-6456853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2003559号-1
Email:jxxycdc#189.cn(注:#改为@)

建议:使用800×600以上屏幕分辨率,IE5.5及以上版本,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能更好地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