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简介 | 疾病控制 | 政策法规 | 公共卫生 | 卫生检验 | 健康教育 | 党群工作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综合信息>健康教育>健康指南>传染病防制知识>正文
洪灾过后谨防皮肤病
作者: | 来源:江西省疾控中心网站 | 发布日期:2019-06-24 08:54:47 | 点击次数:[] | 文字调整[][][]

  洪涝灾害过后可能会造成多种疾病的暴发流行,其中皮肤病约占各种疾病的半数以上。受水灾影响,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加之气候温暖湿润,细菌滋生,蚊虫肆虐,且卫生条件差,皮肤瘙痒,红疹,水疱,局部感染和溃疡等情形多发,那么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又该治疗和预防呢?
  一、手、足浸渍
  常发生于手足长时间在水中作业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手足接触水部位浸渍、肿胀、发白、起皱、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足指、趾间。
  治疗:保持局部干燥,洗净后用扑粉(一般市售痱子粉均可)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3%的硼酸粉湿敷,待干燥后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擦即可。
  预防: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外出时穿防水长筒靴。
  二、夏季皮炎
  夏季洪涝灾害常见。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洗浴条件差,容易发病。在身体暴露部位可产生红斑,脱屑,有的可表现为红色的细小丘疹,严重的可有皮损部位疼痛,烧灼感,患者可瘙痒明显,甚至在病变部位出现水疱和大疱等。
  治疗:一旦发生应避免高温及户外作业,于发病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扑粉可明显减轻不适感。
  预防: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
  三、虫咬皮炎
  夏季是蚊虫高速繁衍季节,洪水泛滥是蚊虫滋生的催化因素,人体防护不当极易发生虫咬皮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的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患者主诉皮损较痒,往往在皮肤上可见到抓痕。
  治疗: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其它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预防:家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外出时喷洒驱蚊剂,进入灌木从、草地等蚊虫较多区域建议穿长衣长袖,扎紧袖口裤管等。
  四、湿疹
  因皮肤长期处于潮湿污浊的环境中,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皮肤上可出现红斑、丘疹,瘙痒,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长时间得不到治疗或处理不当的患者则可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一旦感染则医治比较棘手。
  治疗:一般采用局部外用3%硼酸粉或0.1%的利凡若尔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用激素类软膏外搽。皮损较多,症状重者可口服扑而敏等抗阻胺药物,对伴感染的湿疹则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防外伤,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预防: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双腿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五、皮肤癣病
  洪涝灾害期间,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环境温暖潮湿,是各种癣病的易发季节。如:手、足癣在灾区是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伴发细菌感染和其他皮肤病。
  治疗:一般采用复方苯甲酸酊外涂或抗真菌外用药膏或药粉等。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应避免细菌感染。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六、阴囊皮炎
  发生于阴囊及邻近部位的皮肤红斑、渗出性皮肤病,长期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抢险救援人员中较常见,俗称烂裆。是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穿着长衣裤,局部长时间不透气造成的。
  治疗:一旦发生该病,尽量避免水下作业,外用扑粉或复方康纳乐霜每日2-3次很快就可好转。
  预防:减少水下作业时间,实行换班制,适时更换内衣裤,使阴部保持清洁干燥。
  七、毛囊炎
  灾区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缺乏清洁用水洗浴,此时皮肤毛囊炎易发生。主要表现为出现红色充实性丘疹、脓胞疮、四周红晕有炎症。
  治疗:对较少的毛囊炎,除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对多发性毛囊炎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预防:注意个人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赣西大道1336号
  邮编:338000
  电话:0790-6442446、6421570
  传真:0790-6456853
  Email:jxxycdc#189.cn(注:#改为@)

Copyright ©2007-2020 www.jxxycdc.cn
本网站由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2003559号-1

建议:使用800×600以上屏幕分辨率,IE5.5及以上版本,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能更好地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