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简介 | 疾病控制 | 公共卫生 | 卫生检验 | 健康教育 | 党群工作 |  站内搜索
首页>新闻信息>综合信息>健康教育>健康指南>其他健康知识>正文
新版健康素养66条(1~8),一起来学习吧!
作者: |  来源: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 | 发布时间:2025-02-20 14:30 | 点击次数:[] | 文字调整[][][]
编辑:郑忱恺 | 统筹:宋利军 | 审核:熊青 | 终审:胡志勇


第5条
  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目前血液无法人工合成,临床用血只能依靠健康公民的自愿无偿捐献。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无偿献血利国、利人、利己、利家人。
  健康人定期、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我国现行的捐献标准为全血每次200~400毫升,捐献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血小板每次1~2个治疗量,捐献间隔期不少于2周。献血后,人体造血功能会让血液很快得到补充,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
  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献血者应当去正规血站献血。
  
第6条
  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关爱和帮助,这不仅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在工作、生活中,要接纳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鼓励和帮助他们和疾病作斗争。
  对精神障碍患者,要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患者的家庭成员要积极帮助他们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担负起日常照料和监护责任。
  对残疾人和康复后的精神障碍患者,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他们,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感染病原体的人员要给予理解、接纳和关心,不歧视、不排斥。
  
第7条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尽早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健康体检要选择综合性医院的体检中心或正规的体检机构,根据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等选择体检项目和频次。
  检查中若发现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针对性地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第8条
  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是人体的四大生命体征。
  成年人正常血压
  为收缩压≥90mmHg且<140mmHg,舒张压≥60mmHg 且<90mmHg。白天略高,晚上略低,冬季略高于夏季。运动、紧张等也会使血压暂时升高。脉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为30~40mmHg。收缩压达到120~139 mmHg或舒张压达到80~89mmHg时,称血压正常高值,应当向医生咨询。
  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
  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1天内波动不超过 1℃,运动或进食后体温会略微升高。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呼吸频率
  为16~20次/分,老年人略慢;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等;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
  为60~100次/分,超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心率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赣西大道1336号
  邮编:338000
  电话:0790-6442446、6421570
  传真:0790-6456853
  Email:jxxycdc#189.cn(注:#改为@)

Copyright ©2007-2024 www.jxxycdc.cn
本网站由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2003559号-1

建议:建议使用1280×720以上屏幕分辨率,IE11及以上版本或Chrome、Safari等浏览器能更好地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