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简介 | 疾病控制 | 公共卫生 | 卫生检验 | 健康教育 | 党群工作 |  站内搜索
首页>新闻信息>综合信息>媒体报道>正文
省级表彰!我市这项工作成绩突出!
作者: |  来源:新余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 | 发布时间:2025-03-20 11:28 | 点击次数:[] | 文字调整[][][]
编辑:宋利军 | 统筹:宋利军 | 审核:刘瑞弘 | 终审:王元安

  2025年03月14日 19:46 江西
  3月13日,江西省2024年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总结会议暨2025年流感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南昌顺利举办。会上,江西省疾控中心对2024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三个突出集体进行了表彰,并对2024年通过了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实验室验收的三个地市进行了现场授牌。新余市疾控中心喜获“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突出集体”和“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新余实验室”入网授牌。
  近年来,新余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市疾控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疾控、监督重组改革,持续做好全市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严格开展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无论是在疾控核心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还是各项业务工作技能竞赛、健康教育等方面都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在2024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中,我市严格落实《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防控实施方案》和《江西省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防控工作,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科学防控策略,全市布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数较最高年份下降了80%,有力保障了我市公众健康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属的细菌侵犯机体后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为乙类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高发于从事畜牧业、家畜饲养、屠宰以及与动物密切接触人员等群体,临床上以长期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为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有效防控布病,降低感染率和传播风险,新余市疾控中心开展布病主动监测工作,提前制定工作方案,联合农业农村局、县(区)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多部门单位到布病重点监测乡镇采集牛羊养殖户、畜牧业工作人员、牛羊屠宰人员等重点人群血清112份,优化了“登记-采样-检测-反馈”一站式流程,并开辟专项检测通道,确保筛查高效有序。检测现场同步开展布病防控科普宣传,重点讲解风险岗位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及暴露后应急处置流程,现场发放“布病”宣传资料300余份和干预包(内含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160余个,切实提升了从业人员防控意识和能力。
  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是由国家卫健委组织管理,在全国疾控系统推进部署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该网络以信息平台为依托,采用病原识别、分子分型、基因组测序、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新型调查分析技术,开展细菌性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新余网络实验室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建设,经过一年试运行,已于2024年10月30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专家组的网络实验室入网现场验收,正式加入Pulsenet China网络。在江西省Pulsenet China网络区域中心实验的指导下承担新余市Pulsenet China网络实验室职能,加入此网络将大幅提升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及实验室检测能力。
  我市疾控工作将以此次表彰为新起点,进一步总结经验,持续优化布病监测防控工作,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加强重要细菌性传染病病原标本的收集,提高数据报送的实效性,提升监测能力与水平,为守护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委疾控科、市疾控中心
编辑/万力成
统筹/饶晓君
审核/张 旻
终审/杨 斌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赣西大道1336号
  邮编:338000
  电话:0790-6442446、6421570
  传真:0790-6456853
  Email:jxxycdc#189.cn(注:#改为@)

Copyright ©2007-2024 www.jxxycdc.cn
本网站由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2003559号-1

建议:建议使用1280×720以上屏幕分辨率,IE11及以上版本或Chrome、Safari等浏览器能更好地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