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  页 | 中心简介 | 疾控动态 | 政策法规 | 公共卫生 | 卫生检验 | 健康教育 | 党群工作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综合信息>政策法规>法律法规>正文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余府办发〔2004〕23号
作者:佚名 | 来源:余府办 | 发布日期:07-11-01 10:31:15 | 点击次数:[] | 文字调整[][][]

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舰临床诊断、治疗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拒绝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预防保舰临床诊断、治疗服务。妇幼保健机构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采用药物和其他干预手段,控制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
   2、各地要根据感染和流行情况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体系,并建立社区专业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营造有利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存的宽松环境,实施医疗照顾与关怀。
   3、卫生部门应建立性病诊疗、技术服务准入制度。整顿性病诊疗服务市场,规范性病诊疗服务,推行匿名就诊,提高服务质量。到2004年底前,完成市级医疗机构性病医疗服务规范化建设,到2005年底前,完成县级医疗机构性病医疗服务规范化建设。
   4、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医疗。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应同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支付。鼓励开展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对确需得到社会救助的贫困艾滋病患者,可由民政部门从扶贫济困基金中予以解决。
   ㈤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体系、信息系统和评价体系
   1、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网络,充分利用疾病控制、医疗、社区专业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生物学、人口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监测。建立健全实验室检测网络和质量控制系统,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将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纳入卫生信息网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快捷、灵敏的信息通道,提高艾滋病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2、鼓励和动员多部门、多学科的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性病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到2004年底,建立科学、合理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多学科参与的评价组织体系,定期对政策、防治方法和措施开展综合评估;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及时修订、完善有关政策,不断调整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
   ㈥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学生的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及岗位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积极开展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和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舰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和管理等人员的专业培训。自2004年起,每季度由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组织考试,合格者发给合格证准予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各级党校要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策略和方法纳入培训课程。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岗位培训,进行艾滋病性病的政策制定与评价方法的学习。
   ㈦开展艾滋病防治基础和应用研究
   科技部门要把艾滋病防治研究列为重点科技研究项目,根据我市实情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科学成果,大力开展防治艾滋病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基础性科研工作。卫生部门要扩大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该领域有关的活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有益的经验,及时推广应用科学的先进防治方法和措施;探索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加强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能力;及时准确地分析与预测我市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针对艾滋病防治措施和方法,开展经济学评价与应用性研究。
   四、保障措施
   ㈠组织领导。成立新余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及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工作。2004年底各有关部门、团体要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层层落实,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各级政府负责组织领
9 7 3 1 2 3 4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7-2010 www.jxxycdc.cn
本网站由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科环西路
邮编:338000
联系电话:0790-6442446、6421570

传真:0790-6456853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2003559号-1
Email:jxxycdc#189.cn(注:#改为@)

建议:使用800×600以上屏幕分辨率,IE5.5及以上版本,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能更好地访问本网站